在高温天气里运动,身体可能会亮起“红灯”。国家健康科普专家、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在接受央视网《够科普》栏目专访时表示,温度骤变易引发身体不适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警惕。在户外高温环境中,人体血管会扩张以利于散热。若此时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,血管会迅速收缩,这种骤缩骤张的变化会导致血压出现较大波动。这种变化对患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极为不利,可能诱发心绞痛、心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。即使是健康人群,遇到这种变化也可能出现头晕、头痛等不适症状,这是身体对温度骤变的反应。此外,温度骤变对呼吸道也有影响,会导致人们出现咳嗽、鼻塞、喉咙疼痛等症状。
肌肉和关节对温度变化也较为敏感。牛国卫表示,在高温中运动时,肌肉、关节处于温热状态,如突然遭遇低温,肌肉会快速收缩,关节周围的韧带、滑膜等组织可能会因温度骤降引发关节疼痛。
夏季运动补水有讲究,牛国卫提醒,要遵循“少量多次”原则。两次饮水要间隔15—20分钟,每次饮用100—150毫升(约3—4口)水即可。若运动强度较大、身体出汗较多,可适当增加饮水频次和饮水量,但仍需避免一次饮用大量的水,以免给胃肠和心脏造成负担。一般来说,如果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运动时长需超过1小时;若只是进行两三公里的跑步等短时间运动,饮用纯净水或白开水即可。
不少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能减脂,实则不然。研究显示,体内脂肪减少主要取决于锻炼时长而非强度。牛国卫表示,运动时,身体会先消耗葡萄糖,之后才会消耗脂肪。剧烈运动往往让人难以坚持到燃烧脂肪的阶段,脂肪消耗量有限,难以达到减肥的效果。而缓慢、平稳、规律、持久的有氧运动能消耗更多能量,实现减肥的目的。此外,运动中流汗多并不代表燃脂多。流汗是体温调节机制,脂肪燃烧是能量代谢过程,二者无直接因果关系。流汗量还与汗腺发达程度有关,汗腺越发达,流汗越多。大量出汗后的体重下降是因为身体内水分的流失,补充水分后体重会很快恢复。因此,用流汗多少判定燃脂效率并不科学。体重管理的关键在于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,实现能量负平衡。
编辑:彭俊责任编辑:张恪忞
温馨提示
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,无需选择定点医院
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作者:北京小汤山医院
南京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